欢迎访问信息百科,专业百科知识网站!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精选 >汕头潮阳

汕头潮阳(广东省汕头市辖区)

发布时间:2023-10-24   作者: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潮阳区(Teoyall),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之北而称潮阳。潮阳东晋隆安元年(397)置县,历代隶属潮州府。1993年4月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3月,撤销县级潮阳市,分设潮阳区和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区人民政府驻中华路(原潮阳市人民政府驻地)。

区划调整后,潮阳区辖文光、棉北、城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等9个镇,有727个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委会202个,居委会93个,区划面积674.6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域内长海岸线19.6公里。人口162.6641万人(2010年),方言主要为潮州话(练江小片潮阳口音),榕江片区的关埠镇和金灶镇说揭阳口音的潮州话。西胪镇、金灶镇及谷饶镇等有部份居民说客家语。

中文名:汕头潮阳

所属地区:广东省,汕头市

下辖地区:9镇4街道办事处

面积:674.67

人口:162万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

著名景点: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等

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0754

邮编区码:515100

政府驻地:文光街道中华路136号

火车站:厦深铁路潮阳站

行政类别:所属地区中国广东省汕头市

地方方言:潮州话、练江小片、潮阳话、客家语

车牌代码:粤D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纬度:北纬23度16分,东经116度36分

行政代码:440513

介绍

汕头潮阳

汕头市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因地处海北而称潮阳。潮阳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置县,1993年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撤市分设潮阳区、潮南区,划归汕头市管辖。潮阳区现辖文光、城南、棉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9个镇,272个村(社区),区域面积665.74平方千米,总人口180.86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

潮阳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紧靠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温度21.5℃。全区地貌以丘陵、平原为主,有练江、榕江两大水系。交通便利,有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省道234线、省道237线、厦深铁路及正在规划建设的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环线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3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38万公顷,林地面积1.7万公顷;有香蕉、三捻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特色农渔产品。海岸线长84.6千米,外海岸线21.3千米,内海岸线63.3千米;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潮阳港、国家级中心渔港海门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1]

行政区划

2005年12月31日,潮阳区辖4个街道(文光、城南、棉北、金浦)、9个镇(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截止2008年末,总人口1559582人。

交通

潮阳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经过潮阳区境内的主要公路有32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G15),揭海公路(S234)、灰田公路(S237)、广葵公路(S337);汕湛高公速公路(S14)自东向西穿境而过,揭惠高速公路(S13)自北向南贯穿境内,潮莞高速公路(S20)从西北部穿过。

区主干道、镇道全部混凝土化,全区295个行政村实现通机动车,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区通镇二级路,镇通镇三级路标准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厦深铁路从西北部穿过,设有潮阳站;拥有国家一类口岸的潮阳港和内河良港关埠港,潮阳港已建成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3000吨级油码头和5000吨级小船泊位;全区有火力发电厂1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以及华能海门电厂1机组和2机组正在加紧建设;有各类学校324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4家。

潮阳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侨乡优势得到发挥,雄厚的外资给潮阳区的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潮阳区的基础设施已形成规模,道路交通,港口码头,供水供电,电信金融等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为各方来潮投资的客商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全区拥有乡镇企业三千多家,形成纺织服装、日用化工、五金电子、文具、塑料、音像等支柱产业。潮阳的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

经济

概况

汕头潮阳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注重经济效益,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1980年是“五五”计划后期,生产持续发展,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4.15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7.51%,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6.29%。

1981~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潮阳县全面贯彻“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在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和落实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国民经济在改革中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经济建设取得较好成绩。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7.08亿元,比1980年增长46.73%,人均创值397.89元,增长32.91%。1985年财政收入4814.6万元,比1980年增长44.7%,年均递增7.7%。

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44亿元,增长13.0%。全区有工业企业近2000家,其中规模上企业434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有注册商标6164件,其中省著名商标32件,省名牌产品10个。民营工业已初步形成纺织服装、音像制品、纸品文具、机电制造和建筑安装等支柱产业。

拥有谷饶纺织服装、和平音像制品、贵屿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利用等产业集群,谷饶镇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针织内衣名镇”,和平镇是中国CD-R光盘主要生产基地,贵屿镇是中国最大的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利用基地和中国循环经济试验基地唯一镇级试点单位,拥有谷饶镇、和平镇、贵屿镇3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农渔产品主要有水稻、花生、大豆、柑桔、香蕉、橄榄、杨梅、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其中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灶香牌香蕉、玻璃油甘等特色水果远近闻名,“金玉三捻橄榄”成为市首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业

1979年全县粮食亩产849.5公斤,实现双跨《农业发展纲要》(《纲要》指标为亩产200公斤,双跨《纲要》为亩产400公斤)。1982年涌现司马浦、灶浦、关埠、贵屿、陈店5个年亩产超吨粮人民公社。

198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0.71万亩,单产409公斤,总产49.33万吨,当年粮食种植面积占用耕地52.15万亩,年亩产达到946公斤,单产和总产双创历史记录。1988年后粮食生产实现稳步发展,1989~2000年粮食、水稻年亩产“双千斤”,连续12年保持“吨谷市(县)”称号。2001~2002年,受到台风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而减产。

潮阳县从1990年2月至1991年11月实施中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潮阳平原创年亩产吨粮综合技术》,两年全县有25个镇参与“丰收计划”项目实施,1990年和1991年粮食面积分别为43.16万亩和43.36万亩,年亩产分别为1077公斤和1094公斤,总产分别为46.48万吨和47.44万吨,两年与前三年亩产同比分别增加95公斤和112公斤,增产10.59%和11.41%。合计新增粮食总量9.86万吨,新增总产值5517.39万元,1991年潮阳县获“中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992~1997年潮阳市(县)实施中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汕头市吨谷高效技术创六连冠》项目,实施范围包括沙陇、司马浦、金浦、井都、两英、贵屿、谷饶、关埠、灶浦等9个镇(街道),以镇(街道)为单位集中连片,承担面积27万亩,预期经济指标:每年比前三年平均亩产稻谷增加15公斤;总产增加4050吨;每亩耕地年产值2500元;新增总产值4519万元(简称“四项经济指标”)。

1997年11月潮阳市再次获“中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工业

国有企业

1979年,全县国有工业企业15家,职工3544人,工业产值3732.1万元,有5家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励。1980年兴建县糖厂,国有工业增加到16家,职工3925人,工业产值3783.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2267.96万元,利润-130.22万元。

此后,引进、技改、开拓新兴产业,加快国有企业的发展,涌现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工业产品。1985年,全系统国有工厂22家,职工722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0人),固定资产原值4901.6万元,工业产值8029万元,利润226.9万元。1983~1986年,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

1987年后,为扭亏增盈,在调整结构、优化产品和开发新产品的同时,着手外引内联和对企业内部进行配套改革,使一批骨干产品和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彩电、塑料玩具、仿毛装饰布、煤矿液压支柱等48种产品,形成具有特色的“潮货”打入国内外市场。

1994年后,分不同工业企业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改革。实行“劳动、人事、分配”3项内部制度改革的有4家企业;实行责任、效益、工资等分配制度改革的有3家企业;对潮阳市绒布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高其生产经营效益。潮阳市绒布厂组建成为集团公司,被省列入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对停产工业企业进行合、兼、并改革的4家,合兼并后,把开发地产获得的利益,作为卸掉经济包袱,解决职工生活遗留问题。

截至2002年,在国有企业处于滑坡的形势下,国有工业企业保持18家,其中转产经营5家,停产13家。为积极稳妥的推进公有制工业改革,经潮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对农机一厂、汽车配件厂、通用机械厂、动力机械厂实行资产重组、减员增效的改革。是年,国有企业产值8878万元。

集体企业

二轻企业1979年,潮阳手工业联社辖下35家二轻工业企业,其中棉城25家、海门9家、司马浦1家,全系统有职工5838人,从事塑料皮革、五金机电、工艺服装、家具、铁木纸制品、文具印刷、竹器、搭篷、腰果、食品饮料等行业的生产。

1982年起,县手工业联社着手抓系统工业企业的改革工作。是年将县量具厂并入县机械厂。1983年全面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1986年后,外引内联并举,引进丝绸和时装加工业。1988年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二轻系统工业企业37家,职工7179人,产值5674.96万元。

1991年、1994年分别对第一、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承包基数审计,兑现奖惩。1992年,潮阳县电机厂兼并机械厂后,实行科学管理,不断创新,使企业生产从单一的电机品种,发展成为家用电器、健身器材等电机系列产品,年产电机40万台,成为中山威力洗衣机有限公司系列电机定点厂,发展到1996年,工业产值225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062.6万元,创汇133.8万元,职工488人。

乡镇企业1979年,全县社队企业发展到1898家,从业人员11.6万人,总收入1.2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2548.1万元,总产值2263万元。1984年,乡镇企业(前称社队企业)扩大为区办、乡办、村办、合作办和个体办5个层次,称“五个轮子”一齐转。是年,企业增至2996家,从业人员19.14万人,总收入2.9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5340.1万元。

“三来一补”企业

1979年10月,旅港同胞柳炎城到峡山洋内创办一家“三来一补”工艺厂,该厂为潮阳县“三来一补”企业之首例。1982年全县“三来一补”工业企业发展到298家,客商投资(引进设备)745.86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552.44万美元,偿还客商投资175.12万美元。1985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1463家,客商投资6162.3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2227.25万美元,偿还客商投资343.94万美元。

此后有下滑趋势,逐年减少的“三来一补”工业企业,主要是转为独资生产经营。1990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358家,从业人员2.75万人,引进设备850.6万美元,工缴费1292万美元。1996年,“三来一补”工业企业178家,从业人员1.46万人,引进设备2570万美元,工缴费6703万美元。2002年全市新建和续建的“三来一补”工业建设项目44个,投资总额为6.19亿元。

“三资”企业

潮阳县“三资”企业始于1984年。时县塑料厂(1985年称塑料片材厂)与泰国日新实业两合公司合作,生产塑料玩具,总投资88万美元,其中外商占40%,中方占60%,企业定名为“潮新塑料玩具有限公司”。翌年与美国布朗公司签订进口三层双色塑料片材生产设备协议,生产单层板材和双层、三层共挤板材,是年产值30.5万元。

1992年,“三资”企业增至97家,从业人员6743人,累计投资2046万美元,出口商品总额2094.6万美元。2002年,全市“三资”企业337家,从业人员2.13万人,累计投资3.54亿美元,出口商品2.85亿美元。1994~2002年,“三资”企业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有9家,占全市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58家工业企业的15.52%。

社会

教育

1979年开始,经过4年逐步调整,全县高中学校数从1978年27所调整至1982年12所。1983年开始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将部分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改变中等教育单一化的状况。1985年,全县有县管中学29所,计完全中学10所,职业高中8所(不含兼办),初级中学11所,还有区办联中和附设初中班的小学159所。

1986年1月18日印发《中共潮阳县委潮阳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大力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意见》,要求各地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增办初级中学。

各区(镇)根据五年内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初中布局,增办初中或联中,减少附中,逐步摘掉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帽子,做到平均每1.3万人口的地区有一所初中或联中(后来又改为每3万人口办一所初级中学),1万人口的乡有1所独立初中。此后,根据上级有关要求以及当地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小调整,学校布局相对比较合理和稳定。

医疗

医疗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拥有潮阳人民医院、大峰医院两家重点医院,各镇也建有医疗卫生站和中小型医院。

名胜古迹

文物名胜众多,是汕头市旅游景点最多的区,区内现有古迹和旅游景点100多处,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莲花峰风景区、大峰风景区、灵山寺、文光塔、曲水流、东岩、西岩、大北岩、古雪岩等名胜远近闻名,其中莲花峰风景区属国家AAA级风景区,汕头新八景之一。

潮阳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有矿泉水、花岗岩、石矿场等资源矿种;海岸线长,滩涂池塘多,海淡水养殖面积218公顷,年产量达2.2万吨,可开发利用的浅海面积3.6万亩;农产品主要有香蕉、三棱橄榄、乌酥杨梅、玻璃油甘、珍珠鲍鱼、膏蟹等。

莲花峰风景区

地处海门滨海。正门牌坊雄伟壮观,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题书“莲花峰”。风景区内奇石耸立,树茂花繁,亭台凌空,碑刻琳琅。南宋祥兴元年(1278)十一月,文天祥勤王至此,登莲花峰望帝舟,此后引来无数政要名人至此凭吊并题刻于石,形成宝贵的摩崖石刻群,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景区荣膺国家首批AAA旅游景区。2015年12月,莲花峰风景区成功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

和平大峰风景区

地处324线国道和平路段的旁侧的雄狮山,辟于1989年5月,总面积2.6平方公里,距潮阳市区12公里。是为纪念建和平古桥造福民众的宋代高僧大峰而得名。大峰风景区另一重要景点便是“宋大峰祖师纪念馆”。该馆将古色古秀与现代派浑然融为一体,馆内的大峰祖师汉白玉雕像是从缅甸刻造运进,法相庄严。

另外,大峰风景区还有许多古迹和景点:如明代天启四年熹宗皇帝御赐的“灵泉护国禅寺”,清代拓建的虎地“保灵庵”,泉水清澈甘醇的“大峰古泉”、“龙泉古井”和“虎津古井”,大峰祖师设坛祈祷的“狮尾石”,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匾的“报德楼”等。灵泉古寺位于潮阳和平大峰风景区西部,始于宋宣和年间(1120年),名僧大峰从福建到和平,为建和平桥结庐于此,桥建未竣工于此圆寂。

明天启四年(1629)知县王三重奏熹宗朱由校御赐该寺为“灵泉护国禅寺”。1992年被批准列入潮阳县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寺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西北约25公里的谷饶镇小北山麓(地名幽岭,又称塔口山)。灵山寺是慧能大师嫡传第三代弟子——大颠禅师开创于唐贞元七年(791),由当地巨富朝请大夫洪圭(名大丁)舍地捐资,助成善举。大颠比此寺为西天的灵鹫岭,故命名“灵山”。

唐长庆四年(824),大颠圆寂,墓塔建在寺左。据明林大春《隆庆潮阳县志》载:“唐末有发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之,号瘗舌冢。宋至道中(995-997年),乡人又发现之,惟古镜一圆而已。乃叠石藏之如故......”後人遂称大颠祖师塔为“"舌镜塔”(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灵山寺以舌镜塔、留衣亭、拔木坞、写经台、祝圣碑、开善藏、白石槽和千业果合称为“灵山八景”,已分期全部修复。此外,1991年又于寺后建立千佛宝塔。

名人

先贤

许申: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应殿试第一,官终刑部郎中,被列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林大春:棉城镇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

萧端蒙:棉城镇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

黄武贤:关埠镇人,清末云南提督。其府第今存。

郑之侨:金浦镇人,清乾隆二年(1737)进士,其《农桑易知录》是中国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

学术界

郑麐: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郑寿麟:著名学者。

李展腾:官员学者,被称为“小饶宗颐”,是“潮汕前有李嘉诚与饶宗颐,后有马化腾和李展腾”中的“一腾”。

郭任远: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刘遵义: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培宣:纳米医学开拓者之一,现任美国NIH纳米医学中心主任,辛辛那提大学讲席教授。

郭永基:中国大陆电力系统自动化开拓者之一。

陈辉堂: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专家,是中国大陆第一批自动控制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文艺界

郑正秋:成田镇人,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蔡楚生:铜盂镇人,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

陈运彰:民国著名书法家。

陈大羽:著名书法家。

郭经:贵屿人。写得一手好文章,文宗桐城派。

军政界

刘侯武: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参加过黄花冈起义。

萧洪达: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吴南生:原广东省省委书记

郭荣昌: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蔡东士:原广东省委副书记

商业界

林百欣: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连瀛洲:著名爱国慈善商人。

黄光裕:国美创办人。

姚文琛:上海潮汕商会会长,宇琛扑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世界扑克之王。

郑开德:现为深圳德惠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泛华建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南粤慈善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健康养生
生活百科
美食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