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信息百科,专业百科知识网站!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百科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人和作用是什么)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人和作用是什么)([db:子分类])

发布时间:2024-03-27   作者:橙七の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人和作用是什么)

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一直认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是汉朝皇宫宦者蔡伦。相传,蔡伦从小就对造纸很感兴趣,他常常看着竹子的内膜发愣,心里想道,如果字写在这薄薄的竹膜上,不是比写在竹筒上要方便得多吗?

于是他就用竹膜试验,但经过好多次失败之后,他意识到竹膜过薄,根本无法写字,于是他想到要加进一些与竹膜一样质地的东西,但那些东西必须坚毅,他开始着手用一些棉、麻试验。在千百次的试验以后,他成功了。史书中有关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朝范晔的《后汉书》里。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后汉书·蔡伦传》说:“(蔡)伦乃造意用树肤(皮)、麻头及蔽布、渔网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无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来的教材都用此说。然而,很多考古发现证实,造纸术的发明者并非蔡伦。在西汉时,我国劳动者已经学会了造纸。

在比《后汉书》更早的汉朝官修国史《东观汉记·蔡伦传》(已逸)中记载:“黄门蔡伦,典作尚方作纸,所谓‘蔡侯纸’也。”原书只说蔡伦主管(即“典”)少府所属尚方造纸,根本没有蔡伦发明纸张意思。蔡伦于公元75年进宫为宦官,后因卷进皇宫内乱而服毒自杀。所谓蔡侯纸实出于尚方内众匠人之手,而并非作为尚方令的蔡伦所亲制。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丈弼于193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罗布淖尔汉朝烽燧遗址中发现了汉朝麻纸。可是,此纸没有经科学鉴定,便毁于1937年的战火当中。

到1957年,大家还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灞桥的一个砖瓦厂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墓中有一个铜镜,用麻布包着铜镜,有一叠古纸,共88片,最大的是100平方厘米尺寸,最小的只有12平方厘米,均值厚0.139mm,稍厚于现在的新闻纸,是用麻纤维制成的。

到了1973年和1974年,还有两块汉朝纸在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发现了,一片有400平方厘米尺寸,是用大麻纤维制作的,其年代大概在西汉宣帝阶段,另一片有103.5平方厘米尺寸,是用麻、线混和制成的,其时代大概在汉朝建平年里。

到了1986年,考古工作者还在甘肃天水发现了一张汉朝天水地区的纸画地图。该地图出土时被放到逝者胸部上边,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张光滑平整,是用细墨线条绘制的。这张纸大概有14平方厘米,出土时已十分残破,但却是我国劳动者在西汉时就已掌握了造纸技术这一史实的有力证实。

从1990年到1991年,考古工作者还在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中发现了24片汉朝麻纸,其中4块撰写有字,这纸和1500多件有确切纪年的简牍同时发现,其时代当是西汉宣帝到哀帝阶段。这表明汉朝不但有纸,并且开始用纸去进行撰写。

造纸术的发明有哪些影响和价值?

以上这些关键考古发现有效地证实: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并非汉朝蔡伦。远在汉朝,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造纸术;蔡伦的贡献是改进了造纸术,使造纸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也因为他在造纸术方面的改进,促使后来的史籍将其列为造纸术的发明者。这同时体现出,造纸术在蔡伦改善以后技术实力确实有了很大提高,大家的书写也较以前更为方便了。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之后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推动了人们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优秀的发明创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我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余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片状,经晾晒以后脱离下来,可用于撰写。这类漂絮的副产品数量不多,在古籍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由来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特别是汉朝蔡伦优化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方便携带,取材普遍不拘泥,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拥有文字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媒介。

古代埃及人运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叙历史;古时候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运用动物的皮例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我国,在造纸术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于供撰写、记录的材料。可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折,就要整整一车;绢帛尽管轻巧,可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撰写。

到了汉朝,因为汉朝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我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作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记录是在印度的古籍中找到的。在印度思想家、思想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 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是说"我国的成捆的丝"。考底利耶听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皇朝,建于公元321年,约公元187年是巽加皇朝所替代)月扩大王的侍臣。

这表明,最迟在公元前四世纪,我国丝便已输入印度。此外,从梵文的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知会比希腊人和罗马人精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在丝传人印度以前,古代印度人民的面料只有棉服、羊毛、鹿皮等。

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朝,丝还很少被采用。我国丝的传到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朝,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能够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上色加工织成绫、罗。

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致异常。除了丝以外,古代中国传到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撰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条,更多的是用烨树根和贝叶。

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看到"自桦树皮"这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我国纸输入后,大家便用这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并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边写字、抄经 。以往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伊斯兰徒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

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到塞北、中亚,选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汉朝至魏晋南北朝,因传播佛家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相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由于纸张远比本地传统书写工具树根、树叶优异。

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就让我们一起来尝试制作再生纸的科学小实验,体验造纸的乐趣。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众多的科技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发展历史悠长。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1990年8月18日至22日在比利时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上专家一致认定:蔡伦是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目前世界上每一个工业强国都拥有一个强大的造纸工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女人
健康养生
生活百科
美食百科